1. 首页 > 民俗

什么时候入伏三伏天从哪天开始算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

作者:admin 更新时间:2024-12-04
摘要:入伏的具体时间及三伏天的起始日是如何确定的,三伏天的起始时间点又是从何时开始计算的呢?入伏三伏天究竟从何时开始?其起始日并非固定,需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计算,位于小暑与大暑之间。以2024年为例,入伏日为7月15日,,什么时候入伏三伏天从哪天开始算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

 

入伏的具体时间及三伏天的起始日是如何确定的,三伏天的起始时间点又是从何时开始计算的呢?

入伏三伏天究竟从何时开始?其起始日并非固定,需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计算,位于小暑与大暑之间。以2024年为例,入伏日为7月15日,直至8月23日结束。下面,将由小编详细阐述三伏天的起始时间。

入伏时节,三伏天的起始日究竟从何时开始计算?

入伏,即步入“三伏”时节。民谚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为初伏确立之依据。据历书记载:“夏至三庚便数伏”,意即从夏至日起,数至第三个“庚日”即入伏。2024年入伏日为7月15日。三伏始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,首庚日为6月25日(庚申日),7月15日为第三个庚日,故三伏亦自当日始。三伏包括初伏、中伏和末伏,初伏与末伏均为10天,中伏时长则因年而异,有10天或20天,故三伏总时长为30天或40天。

庚日之期在公历中波动不定,非一成不变,故每年入伏之时日各异,然而其时多在公历7月11日至20日之间。从中伏的第四个庚日至第五个庚日,即为中伏;立秋之后的首个庚日至第二个庚日,则为末伏。每相邻两个庚日间隔十日,中伏时长亦无定规,若夏至至立秋间有四个庚日,则中伏为期十日;若五个庚日,则中伏为期二十日。

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:

2024年夏至降临于6月21日,依据传统三伏推算,今年三伏时序如下:初伏启幕于7月15日,直至7月24日落幕;中伏自7月25日起,绵延至8月13日;末伏则自8月14日拉开序幕,直至8月23日画上句号。整个三伏期间共计40日,与往昔年份相去不远。

伏暑时节:2024年7月15日至7月24日,为期十日,盛夏酷暑如期而至。

中伏期间:2024年7月25日至8月13日,共计二十日。

末伏时节,2024年8月14日至8月23日,为期十日。

今年7月15日起正式步入伏天,8月23日将迎来末伏终章,整个三伏期间共计40日。

三伏天适合吃哪些蔬菜:

1、冬瓜

冬瓜,家常蔬菜中的佼佼者,以其卓越的清热解毒、清胃降火之效著称。常食之,可助减脂祛湿,实为佳品。熬制冬瓜排骨汤、冬瓜老鸭薏米汤,既可祛除湿气,又可清炒冬瓜片,美味与养生并存。

2、苦瓜

酷暑三伏,适量吃苦瓜可助清凉降火,其富含的苦瓜甙与苦味素,能健脾开胃;此外,苦瓜维生素C丰富,有助于预防坏血病,增强机体抵抗力。然而,苦瓜性质偏寒,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宜适量食用。

3、空心菜

空心菜性凉,属碱性食材,被誉为“绿色精灵”的叶绿素,富含钾、氯等调节水液平衡的元素。其粗纤维含量丰富,由纤维素、半纤维素、木质素、胶浆及果胶等组成,能促进肠蠕动,助消化解毒。夏季常食空心菜,可防暑降温。

4、大蒜

夏日炎炎,气温攀升,病菌迅速滋生。葱蒜类蔬菜富含广谱杀菌素,其中大蒜的辣素杀菌力强,相当于青霉素的十分之一。它不仅能预防流感,还能避免伤口感染、治疗感染性疾病,甚至驱虫。然而,大蒜中的蒜酶遇热易失活,故生食最佳,以充分发挥其杀菌防病之效。

三伏天的养生讲究:

饮食调理

三伏酷暑,气温攀升,人体出汗增多,消耗能量较大。故饮食宜选清淡、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。蔬菜、水果宜多食,豆制品和乳制品适量增加,油腻、辛辣食物则应减少,以避免上火。同时,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,如饮用淡盐水或绿豆汤,有助于降温解暑。

生活作息

炎炎夏日,人体能量消耗加剧,疲劳感随之而来。为确保精力充沛,充足睡眠至关重要。建议避免熬夜,争取在晚上10点前入睡,保证每晚7至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。白天减少直射强光,午后高温时段尽量减少户外活动,以防中暑。

运动健身

即便酷暑难当的三伏时节,适度锻炼仍至关重要。建议在早晚气温适宜时段,进行散步、慢跑、太极等运动,以增强体魄,提升抗热能力。运动结束后,务必补充水分,留意身体反应,防止过度疲劳。

用精油调理身体

白云山维一植物精油,汇聚数十种精选纯中草药精华,成分安全可靠。其中,过山龙、川芎、鸡血藤等药材助力通经活络;人参、木香、当归、菟丝子、党参等则强化行气养血、强筋骨;天麻、积雪草、独活、白术、羌活、薄荷等则擅长祛风除湿、利水消肿。此款精油,实为家庭健康之必备良品!